甘孜日報 2020年03月01日
檢測人員正在實驗室開展工作。
◎爐霍縣委中心報道組 羅丹 仁青卓瑪 文/圖
2月13日深夜,爐霍縣疾控中心迎來了一批特殊的“客人”——楊小蓉、黃玉蘭、曾林子,這3名專家是從四川省疾控中心趕赴爐霍縣支援抗疫一線,負責開展核酸檢測(PCR檢測)的檢測人員。
自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同時間賽跑、與病毒較量是各級醫(yī)務人員的使命擔當。“這就是你們(縣)疾控中心?那我們先上去看下(檢測)設備嘛。”楊小蓉一行三人經過一路顛簸,到達爐霍縣疾控中心大樓前時已經疲憊不堪,加之高原缺氧,三人的臉色煞白,她們沒有聽從先吸氧休息一下的建議,而是直接奔向縣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實驗室,安裝設備、調試檢測。
凌晨2點,楊小蓉一行穿上防護服,戴上護目鏡,戴上手套和口罩,全副武裝,進入核酸檢測實驗室,開始對從臨縣道孚運往爐霍縣疾控中心的400余份生物樣本進行檢測。
除省疾控中心的楊小蓉一行3人以外,爐霍縣疾控中心的張光慧、賈春燕、文福康3名檢測人員也與楊小蓉一行,共同開展核酸檢測工作。由于核酸檢測工作場所特殊、工作性質特殊,每名進入實驗室的醫(yī)務人員都必須是全副武裝。盡管行動不便,但為了完成檢測任務,避免交叉感染,檢測小組的6人每次都是相互監(jiān)督,在確保一切防護用品穿戴好后,再進入實驗室。
進入實驗室后,工作時間至少是6—8個小時,連續(xù)工作,不進食、不飲水,盡量減少上廁所的次數(shù)。“進去(實驗室)一趟很不容易,防護用品緊缺,我們想盡快完成這些工作,就只能不吃不喝,先把手上的樣本盡快檢測完,心里面才踏實。”縣疾控中心的張光慧說。
每天一大早,檢測人員從定點居住的酒店前往縣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,再出來的時候常常已是下午3、4點鐘,吃完飯,稍微休息一下,又要全副武裝進去繼續(xù)開展檢測工作。這是檢測人員近半月的日常工作。
為了爭取能夠盡快完成道孚緊急樣本及我州北路片區(qū)8縣的核酸檢測任務,省、縣疾控中心的6人檢測小分隊,克服寒冷的天氣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,全神貫注投入一次次檢測中。“每天都有新的樣本需要檢測,這組還沒完,又來新的一組(樣本)了。”檢測員文福康說:“我們就想保質保量地把每一個樣本檢測準確,對于檢測為陽性和弱陽性的樣本,我們都要復核一次才向(疫情防控)指揮部報告。雖然工作量增加了,我們的生活節(jié)奏也打亂了,但是這個(檢測)工作是每一名甘孜人民最牽掛的事情,不管再苦再累,我們都要堅守我們的崗位和使命,戰(zhàn)斗在防疫阻擊戰(zhàn)一線。”
“1451”這是截止發(fā)稿時,在爐霍縣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的生物樣本數(shù)量。這1451份樣本,除爐霍縣的195份樣本以外,其余的生物樣本均來自我州道孚縣、甘孜縣、德格縣、石渠縣、色達縣等其他兄弟縣。
凌晨,在爐霍縣疾控中心的大樓里,筆者本想采訪一下省疾控中心來的楊小蓉醫(yī)生一行,看到躺在藏床上已經睡著的檢測人員時,卻不忍心將他們叫醒。“小聲一點,讓他們休息一會兒吧,這個檢測很耗費心力,他們太累了”。爐霍疾控中心主任韓聲付說。
漆黑的夜晚四周靜謐無聲,人們都進入了夢鄉(xiāng)。只有高聳的疾控中心大樓,仍然燈火通明。在這里,新冠肺炎病毒離我們如此之近,卻因為有這支與病毒“親密接觸”的英雄隊伍,病毒又離我們越來越遠。無聲的檢測數(shù)據(jù)和無畏的檢測英雄為抗擊疫情給予了最科學、最權威的信息和保障,我們渾身充溢著感動和安寧。
最新消息